路透调查:50%以上经济学家向美联储屈服了,预测拖延至9月降息,而且只降一次!
琴您置受
发表于 2024-4-19 14:39:17
1174
0
0
这种展望的变化——一个月前发布的调查中预计6月开始并将再进行两次或更多次降息——其原因是由于美国劳动力市场持续强劲和一系列强于预期的通胀数据。
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周二(4月16日)也表示,“最近的数据……表明要达到市场对通胀正在回落至美联储2%目标的信心可能需要比预期更长的时间”,这些言论减弱了近期降息的希望。
金融市场早些时候曾预计从3月开始会有6次美联储降息,现在也预计将于9月份首次降息,并在11月或12月再降一次。
尽管路透社的调查一直预测比市场少的美联储降息次数,但在上周的通胀报告、销售数据大幅增长和鲍威尔更鹰派的讲话之后,最新调查显示,两者现在已经保持一致。
在接受调查的100位经济学家中,有54位预测联邦基金利率的首次降低将在9月份发生,将该利率推至5.00%-5.25%的范围。26位预测7月份降息,只有4位表示将在6月份发生。
上个月,108位经济学家中有72位预计首次降息将在6月份发生。
巴克莱美国首席经济学家乔纳森·米勒(Jonathan Millar)表示:“这是一个经济体,一次又一次地以其强大的韧性让我们惊讶。我们正在经历非常强劲的增长,似乎美联储的政策并没有造成太大影响。”
米勒现在预计美联储今年只会在9月份降息一次,这与他先前预测从6月份开始降息75个基点的预测有所不同。
根据美联储副主席菲利普·杰斐逊本周提供的估计,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PCE)在3月份以年率2.7%的速度上涨,快于2月份的2.5%。
在最新的路透社调查中,各种通胀指标——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不包括食品和能源的CPI或核心CPI、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PCE)和核心PCE——的展望都比上个月有了广泛提升。这些通胀指标预计在2026年之前都不会达到2%。
米勒补充说:“他们一再说政策是限制性的,但有许多指标可能表明他们并不像他们认为的那样限制性……名义上的中性政策利率可能是4.5%到5.0%。这表明他们并没有过于限制性。”
虽然在今年将会降息多少次没有获得多数支持,但半数参与者中有50位认为会有两次每季度降息,34位说会有两次以上,12位只看到一次降息,4位表示不会有降息。
在回答了一个额外问题的经济学家中,60%的多数人认为,美联储将在今年余下的时间内保持利率稳定的可能性很高或非常高。其余的人认为这种可能性很低或非常低。
一些经济学家现在预计,到2025年底,联邦基金利率将比他们最近预期的高出至少100个基点,突显了展望变化的速度。
渣打银行北美宏观策略负责人史蒂夫·英格兰德(Steve Englander)表示,3月份的CPI数据“提高了通胀可能比美联储预计的更难以控制的可能性”。
他说:“我们推迟了第一次降息,但也看到越来越高的可能性,顽固的通胀将把问题从‘何时’转变为‘是否’。”
预计今年美国经济将以平均2.3%的速度增长,高于上月的2.1%预测。
另据最新消息,摩根大通总裁Pinto称,今年美联储不降息的可能性相对较高。
美联储票委博斯蒂克表示,通胀过高了,要解决通胀问题我们还有一段路要走;通往2%通胀的路径将比人们预期的更为缓慢且不平坦;通胀正朝着美联储希望的方向发展,但速度较慢。
LogoMoney.com 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文不代表LogoMoney.com立场,且不构成建议,请谨慎对待。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文不代表LogoMoney.com立场,且不构成建议,请谨慎对待。
-
当地时间5月8日,盖茨基金会发布消息称,该基金会未来20年的捐赠将达到2000亿美元,并称这将成为现代历史上最大的一笔慈善捐赠。同时,基金会将在2045年底停止运营。 该基金会主席比尔·盖茨在他的个人博客 ...
- 咖啡吧1
- 前天 12:42
- 支持
- 反对
- 回复
- 收藏
-
【导读】美国与英国达成贸易协议,特朗普呼吁大家去买股票。 英美达成协定 北京时间5月8日晚间,美国总统特朗普公布了与英国之间贸易协议的大致框架。 特朗普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表示,该协议将扩大 ...
- GQeGIeQe
- 前天 12:27
- 支持
- 反对
- 回复
- 收藏
-
周四美股成交额第1名特斯拉收高3.11%,成交278亿美元。据知情人士透露,特斯拉印度区域负责人Prashanth Menon已提交辞呈,而此时正值这家电动车巨头敲定在孟买和新德里开设首批展厅的关键阶段。 Menon已为马 ...
- mjscky
- 前天 11:00
- 支持
- 反对
- 回复
- 收藏
-
5月9日,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在内网论坛发帖,呼吁阿里人回归初心,重新创业。 吴泳铭强调,阿里的基因里没有“守成”,只有“创造”。AI科技革命带来的风险与机遇并存,阿里必须放下过去的成绩,以创业 ...
- jiyan1127
- 前天 10:41
- 支持
- 反对
- 回复
- 收藏